頭銜治療
頭銜治療
工商時報/工商經營報/經營知識/D3版 吳心怡
2006/11/7
頭銜是提供一個人存在感、歸屬感、獨特感的有利工具,也是讓旁人覺得有價值,且高於平均值,是值得付出更多價格的噱頭。
相信很多人都已經注意到這幾年台灣的一個有趣的現象,這個有趣的現象說大不大說小不小。這個既可以稱之為枝微末節,又可稱為見微知著的現象,就是職業稱呼的改變所產生的微妙改變。
這個變化使得台灣不再有「模特兒」這個行業,取而代之的行業叫作「名模」。不管你有不有名,只要你的工作是model,你的職業就變成了「名模」。(有趣吧,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,不加上「名」這個字,職業就不算個職業,或有了貴賤。古代的青樓名妓的「名」字會不會是最早利用頭銜做生意的起源?)
瞧!職業稱呼加上點虛榮感,就有了「頭銜」的錯覺。
頭銜,正是這個時代可以提供一個人存在感、歸屬感、獨特感的有利工具。頭銜,也是讓旁人覺得有價值,且高於平均值,因而值得付出更多價格的噱頭。
我今天要談的行銷治療術就是這個:頭銜。
頭銜,是最現實的行銷治療術。因為頭銜代表的是錢。當你付不出錢時,便會失去那個頭銜。當你有錢的時候,便可以再度買到頭銜。舉例來說,你有錢的時候,便可以擁有「頭等艙的貴賓」這個頭銜,沒錢的時候,你就是「經濟艙的乘客」。所以當頭銜是錢時,是可以買的。在行銷的世界裡,沒有不能賣或不能買的東西。(在行銷的宇宙觀或創世紀裡,世界是由交易建立起來的)
頭銜還會用在哪裡?最常見到的是招募會員。例如,必須付高額會費的俱樂部、高額年費的信用卡,或是專門提供作為「出示」給他人看(他人,指的不只服務生,還包括親友客戶等等)的某種代表身分收入或地位的會員卡(這卡比身分證更能代表身分)。通常持卡者會有個頭銜,例如,頂級會員、白金級限額會員。這些「頭銜」都有某種精英式的促銷魅力。
行銷治療術上,頭銜的用法最簡單了。只要在舊有的或既有的稱謂上加點新的東西,它就可以是個具商業價值的頭銜。
除了上述的例子,還有幾個新興行業也是因新奇的頭銜得以收取高額費用的,例如cool hunter、健身雕塑顧問、前世治療師、度假de singer等。
總之,「頭銜」是空的,是個根本不實際存在的玩意兒。也就是說它是可以憑空捏造的,可以被創造出來的。而每個頭銜存在的目的,都不過是要讓你付錢的時候,感覺好極了。頭銜治療不只在行銷操作上很好用,更好的是,它隨時可以依你的需要而塑造或更動。這值得一試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