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December 23, 2006

色彩、圖案塑造好性格 孩童房布置攸關一生

色彩、圖案塑造好性格 孩童房布置攸關一生
時報周刊 小麥、黃媺喬
2006/12/22

根據美國兒童專家研究,影響孩子性格的,除了遺傳和受教育兩種因素外,居住空間也是一項要點。小孩房間的設計,不管是顏色的搭配、遊戲區的設置、藝術品的擺設等,都對性格的發展以及潛能激發,有不可忽略的影響力。

調查指出,兒童從小獨自擁有一間房,訓練與父母短暫分離,不但可培養獨立自主性,還可看重自己的存在價值,長大後對家庭的歸屬感,比沒有獨立房的孩子,高出許多。學齡前的這段時期,是人一生中性格養成的關鍵,因此,父母親從這段時期開始努力,對培養孩子正確健康的性格成效最顯著。

色彩培育個性

利用繽紛的色彩把兒童房間點綴得活潑生動,讓小朋友一踏進房間,立即被鮮豔的顏色包圍住,這樣的設計通常都可以博得孩子的喜愛。世新大學社心系副教授江文慈表示,幼兒的知覺發展很快,出生後的四個月,就可以分辨出黃、藍、紅、綠四色。房間內具豐富多變的色彩,能刺激孩子視覺神經的成長,訓練兒童對於色彩的敏銳度的功效。因此,空間內顏色的運用,是孩子生長過程中,不可缺少的隱形幫手。

江文慈表示,儘管多樣式色彩的使用,會影響生理機能,不可輕忽,但是房間主要色調的採用,則對孩子的心理層面,產生微妙的作用。根據研究,黃色系可以帶給孩子活潑歡樂的個性,綠色或是藍色系會讓小寶貝更具寬容心。色調的採用,不可離輕鬆、明亮的大原則。

不過,值得父母親注意的是,過動型的孩子,須避免暖熱色系的使用,因為這類顏色會激發人更加熱情;而個性內向的孩子,不宜以冷色系作為房間的主要色系。

桃園的邱媽媽回憶,當初設計孩子的房間時,尚在就讀幼稚園的女兒,非常有主見地畫了一張設計圖給她,清楚表達她想要的房間樣式,讓她很驚訝,不過,基於現實上的許多考量,最終的主導權還是回歸在她身上。邱媽媽得意地說,這間「浪漫女兒房」是她的傑作,不但落地窗簾採用暖和的粉橘色,簾布上還有幾隻小蝴蝶穿插裝飾,床架是歐式風格,再加上昏黃的燈光加持,一踏進房間,立刻陷在浪漫小說的情境,感覺非常的溫暖柔和,與兒子房間的剛強風格,截然不同。


六歲以前是幼兒創造力發展的黃金時期,父母親應該多利用這段時間,在房間多放置些有趣的圖形,或是形狀可愛的玩偶,不但豐富孩子的居住空間,還可讓小寶貝多感受圖像的多彩多姿,刺激創造力的發展。比如說:遇到特別節日,像是聖誕節,就可以買聖誕樹或是聖誕老公公,這類應景的物品在房間擺設,除了讓孩子感受到歡樂的節慶氣氛,加深對外面世界的認識,還可以乘機變化房間的飾物;牆上可以貼著造型好玩的英文字母、創意十足的圖形,或是挑選卡通式的床、衣櫥,都有助於激發創造力。江文慈說,這時期的孩子,常會把房間弄得非常凌亂,父母親千萬不要因而生氣,如果日常生活,眼前所見景物一成不變,將會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。

此外,江文慈表示,如果小寶貝已經有表達能力了,父母親可以利用孩子每天就寢前的片刻,坐在床邊,引導他針對房間的趣味圖像做聯想。有了大人的引導動作,可讓啟發的作用更見成效。

白舍室內設計師于進偉建議,在孩子房間的牆面,貼上螢光的星星、太陽圖案,當關上燈時,也可以發出亮光,孩子入睡前一邊看著牆壁,想像是天空,不但讓小房間的空間無限延伸,也充滿想像力。

活動區提升腦力

在房間設置一個活動區,供孩子做各種玩耍,是開發兒童腦力的好方法。如果家裡頭已經沒有多餘的房間當作活動區,丰品室內設計師王貴平建議,利用兒童床的挑高設計,將空間挪出來,如此便有個自由運用的場地。

江文慈說,這個活動區內,可以放個白板讓小朋友盡情地塗鴉。尤其這個年紀的小孩子,對幾何圖形特別喜愛,即使爸媽沒有特別設計空間提供畫畫,他也會拿著筆對著白牆壁,隨手就塗,與其把家裡畫得到處都是,不如就在活動區內,放置一大塊白板,供其揮灑。而且塗鴉過程,除了開發腦力之外,對觀察力、想像力等也有幫助。于進偉說,除了白板之外,在玻璃上塗鴉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,請設計師製作整片牆大的玻璃,不但價位便宜、清洗容易,也較美觀。

除了塗鴉,活動區內可運用的好處不少:放置簡單收拾的益智遊戲,像是拼圖、積木或是黏土,等到孩子玩完後,可以迅速清理乾淨,才能避免讓活動區的物品,絆傷了小寶貝;此外,在區內放隻小木馬或是遊戲車,供孩子做運動,也可以訓練孩子的反應能力。如果你家只有一個小朋友,不妨邀請他的同儕朋友,到活動區內一同玩耍,才不會因一個人玩,導致興致缺缺;而且,多與外界做接觸,還可以培養小朋友的社交能力。

居住在桃園的王先生說,當初幫兒子設計房間前,有先詢問他想要什麼哪一種風格的樣式,當時兒子只回答了一句:「我要很酷的房間。」乍聽兒子這樣回答,王先生一時間也摸不清楚兒子所表達的意思。不過,依照兒子活潑好動的個性來判斷,房間內若能設計一個活動空間,應該會很「酷」。於是,他在牆上簡單釘了一個籃球架,不但滿足兒子的活動量,活絡筋骨,訓練反應力,如果有同學到家裡來,也可以展現他的「酷房間」,可說是一舉數得。

容易分心的孩子,書桌不宜擺在窗戶旁。

當孩子已經三、四歲,開始學習讀書認字,房間書桌的擺放位置,千萬不可輕忽,如果置放在嘈雜聲音中,讓孩子長期學習都無法專心,將來長大之後,會影響他做事的專心度。

一般最常見到父母親喜歡把小寶貝的書桌靠近窗戶,讀書累了時,可以打開窗,呼吸新鮮空氣,並且遠眺戶外的綠樹,讓疲勞的眼睛休息一下。不過,如果你的孩子,屬於做事較容易分心的類型,讀書時很容易被外面的攤販叫賣聲,或是鄰居的講話聲所吸引。江文慈建議,可以將書桌挪到房間內較安靜的一邊,免於受干擾,而兒童房間內的噪音,也應控制在五十分貝以下,才不會分散孩子學習時的注意力。

如何試驗你家的孩子是否為「無法專注」的個性?台北教育大學教授王珮玲舉例說,當孩子用餐時,每吃一口飯,就會被電視聲音,或是其他外物所吸引而離開座位時,就屬於這類型的個性。而孩子的專注力,除了空間上的安排之外,也有賴於父母親日常生活中的培養,盡量鼓勵孩子完成一件事,才可以做另一件事。

藝術品培養審美觀

父母親讓孩子從幼年時期,就開始接觸藝術品,有助於提升審美觀的素養,尤其是女孩子,更藉此培養良好的氣質。房間內藝術品的擺設,除了畫家的傑作,還可以擺上各式手工藝品。如果父母親有時間的話,帶著孩子親手做,讓小寶貝對於藝術品的概念,不但是看得到,實際上也「摸得到」,有益於印象的加深。

住在台北市的陳小姐,本身就是位美術老師,所以對孩子藝術氣質的培養,非常重視。她說,除了自己的傑作會掛在女兒房的牆上之外,到各地去遊玩,看到各式的藝術品,也都會買回來給女兒,期盼長期的潛移默化下,女兒將來也可以是一位藝術家。

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個性以及偏好都不一樣,當爸媽準備動手布置小寶貝的臥室時,可適度地聽取孩子的想法。雖然幼兒的意見表達不像大人般清晰,但是他們經由接收外界訊息後,形成的「感覺」,是別人無法取代的。只要不是太過天馬行空,爸媽可依著小寶貝的意見為基礎,再視現況做調整,讓這個小小的空間,發揮最大的功效。

更多內容請見本期時報周刊

No comments: